人参文化你知多少?

2018-08-01

人参文化你知多少?


参味甘微苦,大补元气,被誉为百草之王,一直是“滋阴补肾,扶正固本”之极品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的国家,历史上关于人参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汉代的《春秋纬•运斗枢》:“摇光星散而为人参”。之后的几千年间,人参的传说绵延不绝,人们赋予了人参正义与善良的文化色彩,中国也形成了独特的人参文化。

“人参”称谓的由来

关于人参称谓的由来,历史上传说很多,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:
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员外,与夫人成婚多年依旧无子,两人盼子心切,夫人更是思虑成疾,双目失明,看了很多名医也不见好转。一日夜中,夫人梦里隐约听到后山有婴儿的啼哭声。二人都觉得事有蹊跷,第二日便一同到后山去看,果然见大树之下有一婴孩正嘤嘤啼哭。二人大喜,正欲上前,天空却突然起雾,待浓雾散去,原来婴孩的地方出现了一株三丫五叶草。员外将其挖出,发现其根如人形,夫人盼子心切将其抱在怀中,还不时亲吻,失明的眼睛竟突然复明了。两人自知遇见仙草,忙将该其再种了回去。此后不足一年员外与夫人生了一个儿子。众人都道后山有仙草,有疑难杂症的人来亲一亲仙草,病立刻就好了。由于仙草根如人形,于是众人将其叫做“人身草”,后来逐渐演变成了“人参”。

虽是传说,但是古人起名人参,确是因其形如人身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:“人参年深,逐渐长成者,根如人形,有神,故谓之人参。”而人参的别称也很多:普通人称人参为地精(吸收大地精华之意),帝王称其为神草,挖参人称其为棒槌、药王、山姑娘,每一种称谓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。

长白山采参习俗

中国长白山地区从公元3世纪就已经有人采参,形成了独特的采参习俗。

当地人将采参称作放山,有自己的一套放山习俗。首先是拉帮进山,由于人参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茂密丛林,十分危险,所以人们一般会组织参帮拉帮进山。且参帮人数一般是37911人等单数,寓意单去双回,吉利快当。

参帮领头人叫做把头,而传说中的采参祖师孙良则被称为老把头,为什么称孙良为老把头呢?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。传说孙良为了给家里人治病,不远千里冒险进长白山采参,与同在长白山的张禄结为兄弟。后来张禄半路走散,为了寻找他,孙良几天几夜没有吃饭,最后饿死在喇蛄河边上,人们敬重孙良的忠孝仁义,便将孙良尊称为老把头。直到现在,参帮都会拜过老把头孙良墓才会进山采参。

找到人参以后,需要将人参从地里挖出来,这个挖的过称为抬参。首先要将人参方圆5尺之内的杂草都割尽,但为了保护参须不能拔出草根;然后将周围的树根锯断,乱石抬出,再以快刀破土,用鹿骨签慢慢将土拨出,把每条人参须根从土中抖落出来,最后再用铲子将人参抬出来。抬参的过程繁杂且需要足够的技术含量,遇到生长地点恶劣的人参,可能抬参就要好几天的时间。

人参交易的“袖里乾坤”

作为人们心中有灵气的神仙草,人参交易也和其他买卖不同。人们一般不会直接开口谈论价格,而是在袖中来交易。手有五指,袖中交易之时一般以大拇指为尊,即最高位,然后以此往下顺,基价多以十两银子起。买卖双方在袖买卖双方在袖子里比划价格,不用开口议价,这样既能避免交易时的尴尬,也不会让旁观者知晓议价过程,个人心知肚明。现在东北部分地区人参买卖中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,人们会在手上遮一块红绸来代替古代的长袖议价。

从人参的名字由来到拉帮、挖参以及卖参习俗,小小一支人参上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。


分享